清廉文化

张涵予 让奋斗信念和家国情怀溢出银幕

来源 :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3年第04期      作者 : 曹雅丽     时间 : 2023-03-08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代表作有《智取威虎山》《中国机长》  《长津湖》等。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获得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优秀电影作品不仅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也丰富廉洁文化优质产品和供给,能够发挥文艺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教化功能。在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挖掘主旋律电影这种具有深刻思想性、艺术性文化产品的教化意蕴和时代价值?如何看待主旋律电影中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和英雄形象?如何在新时代用主旋律电影讲好中国故事?如何把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弘扬在新征程上?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张涵予。

主旋律电影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化要素

记者:新时代主旋律电影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为切入点,作品创作越来越贴近生活,人物塑造越来越鲜活生动,呈现出愈发多样化的丰富的情感传递。您在多部经典红色爱国主义主旋律电影中塑造过众多优秀共产党员形象和英雄形象,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些角色?

张涵予: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讲,“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来自人民。我塑造的这些角色实际上没有那么高大上,大多是我们生活中能见到的平凡人、小人物,除了《长津湖》中宋时轮将军是一个兵团司令,其他比如连长、排长、小队长、机长、普通医院院长都来自基层。但他们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勇担职责,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将平凡做到极致,便成就了不凡壮举,起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比如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他隐瞒“渐冻症”患者身份,拖着患病的身躯,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争分夺秒抢救每一位病患。再如四川航空机长刘传健,“用担当诠释忠诚,用行动践行入党誓言,用专业化解困难和危机”,他的话绝对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在追求自己信仰的过程中履行着共产党员应该履行的职责。我就喜欢演这样的基层共产党员,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我相信他们,相信他们的信仰,这也让我的内心充满信念感。电影中优秀共产党员形象和英雄形象的每一个侧面,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化要素。

记者:在银幕上,硬汉和英雄经常用来形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也是广大影迷贴在您身上的标签。请结合塑造人物的心路历程,谈谈您如何看待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效。

张涵予:作为演员,我确实演绎过一些硬汉和英雄形象,面对真实的人物原型时总是深感敬畏。在拍摄《中国医生》前,我就关注过张定宇,我是真的从灵魂深处崇拜这位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平凡英雄。拍摄过程中的一些危险镜头,我要求自己必须一次次尝试来还原真实场景。就个人观感而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整饬作风、重拳反腐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大家普遍感觉到,这些年公款吃请少了,公车私用少了,铺张浪费少了,办事比原来方便多了。前几天,我去了趟出入境管理局,感觉办公流程很现代化,办事效率很高,工作人员态度也很好。老百姓要的就是这样的基层干部。但必须承认,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依然存在,个别影视作品、综艺节目有炫富之风,甚至网上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家属炫富炫特权。这些不良风气必须抵制。正风反腐一定要坚持不懈抓下去,党的优良传统不能丢,要永远警醒党员干部做人民公仆。从文艺领域来讲,好的作品创作也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要呈现出一大批具有正确价值观的艺术作品,为全社会树立良好的价值体系。

记者:结合您的表演经历,谈谈如何用真实、可信的银幕角色和人物故事触及灵魂,如何以更好的方式把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弘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

张涵予:多年前我主演的电影《集结号》上映后,很多观众说接受了一次心灵洗涤。我记得一个大学生说:“看完后三天没睡着觉,需要梳理自己的心理轨迹,我过去太自私了,以前心里只有自己,觉得谁都是为我服务的,觉得学好功课就为了自己。看完《集结号》我觉得生活不是这样的,生活里还有很多东西是温暖的。”《智取威虎山》《红海行动》《铁道英雄》等等,也是一样。可以看出,观众感受到真实、可信的人物就来自普通人、身边人,而不是那些叉着腰、满口大道理,让人不敢亲近的人。这些年,在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等工作中,文艺战线和其他各行各业都涌现出很多优秀共产党员和平凡英雄。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不肯干不敢干、卷起袖子一边看”,他们漠视群众疾苦,还常常为自己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和借口,甚至搞贪污腐败,令人反感和痛恨。这些现象,也正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去严厉整治的问题。我觉得每名共产党员都应该有点儿英雄情结,在其位、尽其责,关键时刻就得敢担当。延安时期,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为人民服务”,北京中南海新华门影壁上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就是“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和永恒初心的宣示。我时常想,如果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能做到这五个字,人民群众一定会全力支持中国共产党,试看天下谁能敌!

用优秀主旋律文艺作品服务人民涵养新风

记者: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您认为文艺应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更好地服务人民?

张涵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艺服务人民,艺术工作者就得深入火热的生活、深入实践去体验去感受,向人民群众学习,把人民的思想、感情与追求转化为艺术作品的灵魂。还要紧跟时代步伐,不能千篇一律,在载体、形式等方面的多元化上下功夫,并运用符合电影表现规律的手法,创作出更多具有新时代烙印和特征的主旋律作品。当代的主旋律文艺作品聚焦现实题材、赓续红色血脉,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热捧。作为电影工作者,我们应该用心用情塑造新时代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激励和鞭策那些在基层工作的党员干部,究竟应该怎样为人民服务、为老百姓造福,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想到一伸手就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要多让这些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打动人心、启示人民,感染并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使主流价值观真正抵达观众心间。

记者:作为一名电影演员,您用精湛的演技征服了观众,被称为“原型大师”,但您曾说“在我的概念里,没有演技这两个字”,怎么理解这句话?

张涵予:在我心中,演技更多强调的是技巧,而演员不能靠技巧演戏,否则“演”的痕迹会很重。我比较笨,所以只能用笨办法。演员一定要能够静下心来,享受孤独。我每接一部电影、塑造一个人物都是忘我的,拍戏过程从头到尾什么都不参加,从思想上把自己幻化成这个人物,从行动上把一言一行变成这个人,把每一个细胞都融入这个角色,把自己的心封锁在故事情节里。也就是在那几个月里,我不是我,而是那个角色,所以在电影宣传以外,你基本上是找不到我的。如果你自己不走心,在拍摄之余还要参加各种活动,还要“晃范儿”,你的心神就容易乱,容易恍惚,演出来的角色浮皮潦草,观众怎么可能跟着你动心动情?这不是某个或某些技巧能够完成的。而且,演员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涉猎、多储备各种知识,把自己的肚子变成杂货铺。人艺的一名老艺术家曾对我说,“干艺术的人,要痛饮生活的满杯”,就是要感受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感受不到生活,进入不了角色,表演就变得外化,外化就会浮夸。因此,在我的字典里没有“演技”这两个字,每次拍戏我都诚惶诚恐甚至夜不能寐,一天忙完躺下后就琢磨明天怎么才能更好地把角色呈现出来。

探索发挥主旋律电影教育教化作用的渠道和途径

记者:引领时代风气是文艺的重要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文艺作用不可替代。您认为应如何积极发挥文艺的引领作用?

张涵予:习近平总书记说,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文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好的文艺作品对整个社会风气有着良好的示范作用。我出生于六十年代,是看着红色经典文艺作品长大的。记得七岁时,我让妈妈给我做了一身杨子荣的衣服,天天穿着在院里练“枪”。电影《闪闪的红星》《地道战》《野火春风斗古城》,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连环画《红旗谱》《小英雄雨来》,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这些作品以强大的引领作用,影响了我们整整一代人,那时候大家都想当英雄。文艺的引领作用非常直接和有效,这是干巴巴的说教所不能比拟的。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要用作品说话,展现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国家形象,塑造出顶天立地、阳光奋进的中国人形象。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作为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您认为如何培育造就更多优秀的青年电影人才?

张涵予:青年是事业的未来,青年文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新时代文艺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文艺工作者寄予厚望,他说,只有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我们的文艺事业才能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总体来说,我们有很多富有实力与演技的优秀青年演员,但客观来讲,年轻演员的素质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有的人从事艺术工作的动机不“纯”,加之有的影视人才培养机构的运作过于商业化,使得一些演员只想做明星,只想走红毯。曾经有年轻人问我怎么当电影演员,我说首先你得确认一个字——爱。问问自己,是否真的热爱电影事业,能不能吃苦甚至牺牲生命。电影《长津湖》为了真实体现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严寒天气,很多场景都是在零下30℃的气温中拍摄的;去年在加拿大拍电影《无所畏惧》,在温尼伯零下50℃的大雪中拍夜戏……演员的职业生命不是在红地毯上的一瞬间,而是要经历环境的苦、身体的苦、学习的苦、冥思的苦和内心的各种煎熬,坚持不懈奋斗。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不光是演员,导演、编剧、摄影等都是一样的,都得熬过了这些苦,才能创作出真正有筋骨、对社会有价值的作品,那时你的内心才是真正温暖而满足的。所以,老一辈电影工作者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培育出更多有情怀、有道德、有爱心、有担当的青年电影人才。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您认为中国电影应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更好地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张涵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党和国家对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多次强调的一个要求。电影是文化传播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这些年中国电影在讲好中国故事上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在世界电影产业中的话语权还十分有限,国际传播还远远不够,目前在海外发行的很多电影依然主要停留在华人院线里放映,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家实力不相匹配。这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国外反华势力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妖魔化中国,很多发达国家主观上不愿意宣传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发展进步;另一方面,中国电影在专业技术上还有待提高。如何突破这些壁垒?主旋律电影如何加快走出去?我觉得,这是今后我们重要的奋斗方向,不仅要在电影科技能力和创作审美水平等方面下大力气,靠实力打通产品与市场的“任督二脉”,还需要以强大的外宣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努力在世界电影格局中拥有更多话语权,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本刊记者曹雅丽采访整理)


张涵予与《中国机长》原型刘传健

【采访札记】用角色与观众交心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在北京的一个部委大院,有一个对电影热爱到痴迷的小男孩,没票时,坐在电影院门口听也不肯离开。每看完一部电影,他便把自己幻化成主人公,长时间沉浸其中无法自拔。长大后,他追随梦想走上银幕,成为观众心中的硬汉和英雄。他就是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演员张涵予。“我很幸运,能够在银幕上一个个完成对儿时偶像的又一次塑造、饰演一位位新时代优秀基层共产党员形象。把这些角色呈现给观众,用角色与观众交心,我责无旁贷。”张涵予说。

涉猎甚广、知识储备丰富,是张涵予留给我的深刻印象。对于优秀共产党员和英雄角色,他如数家珍又研精究微。为了探究基层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他曾认真研究并未饰演过的焦裕禄,反复查究其资料、观摩相关影视作品。他说,优秀共产党员身上有着许多共同特质,但他们又是鲜活立体、个性独特、有血有肉的,演员不能为了演而演,更不能把他们格式化,要对角色有信念感,去读懂他、相信他。他还对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有着诸多见解,对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也有着不少思考。尤其不能不提的是,在采访中,张涵予多次引用《毛泽东选集》中的名言。他说:“建议大家都读一读《毛选》,里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能解答事业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困惑。”

在塑造过很多优秀共产党员形象的张涵予心中,党员干部和演员存在着颇多相通之处。他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写入党申请书时就说明你热爱党,有理想、有信仰,入了党就要时刻谨记初心,做老百姓的贴心人;作为演员,要始终想着怎么才能不辜负观众、对得起片酬,要真正与观众交心。他认为,二者皆具有天然的人民性,都必须加强自身修养,起到表率作用。(曹雅丽)

 

版权所有© 嘉兴大学纪检监察室       地址:浙江省嘉兴市广穹路899号       邮编:314001       电话:0573-83646006
  浙ICP备12033620号-2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604号